网站首页 > 全运会> 文章内容

70年校庆之际西北最高体育学府完成主体搬迁

※发布时间:2024-12-11 17:35:58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在这一节点上,多则息显示,其鄠邑校区已正式成为西安体育学院的主校区——10月26日-27日,多个职能部门主体搬迁至鄠邑校区;10月28日,各部门正式入驻鄠邑校区教学综合楼开始办公。

  1952年7月,第1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办,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参加奥运会竞技。遗憾的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滞后现状被这次奥运会清晰地映照出来,全国当时无一所专业的体育院校、专业体育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首要难题。

  为改变体育事业落后局面,国家层面决定在“中央及各大行政区分别成立体育学院”,包括西安体育学院在内的六所体育院校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1953年5月12日,西北行员会负责筹建西北体育学院。同年7月,西北体育干部训练班在西安成立。

  1954年7月6日,西北行员会批复同意由原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和西北体育干部训练班合并组建西北体育学院,面向西北陕、甘、宁、青、新5省(区)招生,由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国家体育总局)直接领导和管理。

  两个月后的9月21日,西北体育学院正式开学并举行了开学典礼,并于27日开始正式上课,这座学府正式诞生。

  当时,校址还设在西北人民体育场(今陕西省体育场)内。1955年,贺龙元帅亲自为西北体育学院圈选新校址,即今日的含光校区校址。1958年,整体迁至含光办学。

  1956年,六所以大区命名的体育学院均进行了更名,西北体育学院也正式随之更名为西安体育学院,自此开始书写70年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的“西体”传奇。

  1986年,学校获批正式成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001年,国务院推行高等院校体制调整,学院成为陕西省人民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2017年,获批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拟新增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经过70年的发展,西安体育学院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设有1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理、经、管、教、医、艺7个学科门类,已经成长为一所辐射西北地区的综合性体育高等学府。

  竞技体育方面,西安体育学院也曾先后培养出杨昊、刘宇坤等7名奥运会冠军,11名世锦赛冠军、10名亚运会冠军、8名世界大运会冠军、18名全运会冠军。

  2017年,借陕西省成功申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东风,西安体育学院承接了五个项目的办赛任务,启动建设“一馆四场”,开始了鄠邑新校区的建设工程。

  项目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两期建设完成。一期项目总投资8.68亿元,净建设用地843亩,建设内容为十四届全运会“一馆四场”及配套设施,主要有手球馆、曲棍球场、棒球场、垒球场和橄榄球场等比赛及热身训练场地,运动员公寓、餐厅以及室外配套设施,曾是“十四运会”主场馆之外,占地最大、承揽项目最多的赛区。

  二期项目主要规划建设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游泳馆、体育宾馆、教师公寓等教学设施,主要为满足未来6000多名师生教学、训练和生活需要。

  2021年,西安体育学院鄠邑校区一期项目正式投用,占地1012亩,总建筑面积约49万㎡,是西安体育学院三个校区中占地面积最大、设施功能最为先进的校区。当年,首批2400余名本科生在鄠邑校区顺利开学。

  全运会结束后,为了缓解老校区办学压力,部分学生开始搬迁至鄠邑校区上课,但由于经费紧张,只有对原有比赛场馆和比赛看台辅助用房进行简单,作为学生教学、训练设以利用,仍有部分教学设施短缺,条件无法满足日常教学训练需要。

  再至12月初,西安体育学院与陕西省残联顺利完成沣峪校区移交签约,沣峪校区将整体移交省残联管理,成为陕西省残疾人专用训练。当月底,鄠邑校区教学综合楼项目正式开工。

  也正是在此次开工仪式上,校方透露西安体育学院后续拟整体搬迁,即是在鄠邑新校区建设完成后,西安体育学院计划将部分本科专业迁往鄠邑新校区,不过研究生教育和部分专业还需要运用本部良好的硬件设施资源进行教学。

  校方表示,届时将重新规划两个校区的功能,科学布局学校未来的发展,根据两校区的区位优势和现有场地资源优势进行规划布局。

  鄠邑校区教学综合楼、7号学生公寓等顺利投入使用,综合训练馆即将建成,共有7000余名学生入住,办学主体转移至鄠邑校区,有效缓学训练场馆等办学条件紧张的矛盾,为学校发展打下基础。

  此次西安体育学院整体搬迁,办学空间迎来一次崭新升级,彻底破解了办学空间不足的难题,空间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或将会为体育学院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升级等方面带来更多的改善。

  70年风雨历程“西体”辉煌。未来,这所西北最高体育学府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