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进入倒计时,各大国际性品牌开始纷纷入场,争相抢夺这一大节点下的用户注意力。
像世界杯这类超级媒介,本质是让注意力更聚焦,创造社交话题与品牌高光时刻,对于品牌来说,这些全球性的流量往往具备更高的溢价。
最近看到了国内知名家电品牌海信围绕世界杯做的一系列营销活动,通过创意营销收割海外流量,其中有亮点也有不足,亮点是普世化的价值观输出,积聚品牌内涵价值,不足之处在于内容上缺乏了独特性。
国内品牌,将业务拓展至海外走全球化发展的“出海”线,所必然会面临到的就是营销上的“水土不服”,地域和文化差异使得即便是跨国公司,也时常在产品营销上抓耳挠腮。
面对体育营销的场景,更多的企业往往会寻找专业化的体育营销机构合作,海信此次的世界杯营销即是携手了知名体育营销机构SPORTFIVE。
海信作为出海品牌的代表,在今年初便针对世界杯展开一系列面向全球市场的营销活动。近期更是与国际足联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共同发起环保公益课堂活动,为当地青少年普及环保知识技巧,从环保的立意上号召大众通过实际行动更多绿色球场。
片中的内容很好理解,本质是一场对环保价值观的传达,开篇主人公表达对足球的热爱,小小年纪中隐藏着对梦想的渴望。但恶化这些绿色球场正在消失。
最后引出海信携手足联致力于,大众用户实际行动让自然变得更好。片子整体的立意站在了一个普世化的价值观上——环保,这是一种万金油的品牌态度传达。
但这也让内容营销成为了一种单纯的“冠名”,缺失了品牌本该向用户传达的某种“独特性”,换句话说,这个环保主题片可以套在任何一个品牌上来做价值观营销,而不只是海信。
出海品牌做符合当地风情的价值观营销是最为保险的方式,但这并不能说明品牌营销只能止步于此,在讲故事之余,更应该在内容上让情节与品牌进行关联,例如海信的设备提供了哪些支持?产品的独特卖点在哪?形成一种从环保到品牌再到环保的营销闭环。
谈论到品牌广告,超级媒介是必然会涉及到的话题,就比如奥运会、世界杯、春晚等等,这些都叫做超级媒介。
企业想要开拓一个陌生市场,体育IP和体育赛事是品牌出海的最佳营销工具之一。品牌与体育IP相结合,借由超级媒介本身所自带的庞效应,在建立群体互动的同时,迅速提升品牌影响力。
同样作为出海品牌的蒙牛,界杯营销上算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6月14日开赛,作为全球赞助商的蒙牛,启动以“自然力量,天生要强”为主题的世界杯营销。签界足球先生梅西担任首席品牌要强官,这也是梅西2018在中国首个代言合作。
梅西的成就有目共睹,豪夺足坛最高荣誉“金球”,成为足球史上最优秀的球员之一。在蒙牛&梅西所释出的广告片中,“我不是天生强大,我只是天生要强”一句可以说是梅西人生经历的最佳映射。
区别于海信的环保主题片,蒙牛把自身的slogan跟体育明星的进行关联,一方面是对于体育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应援,另一方面也和品牌扯上关系,形成“要强”前后很自然的营销闭环。
现代体育历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强化了体育项目为人们所提供的价值——归属感和荣誉感,就如罗西的经典帽子戏法,苏炳添的9秒83,看到这些场景还是会不自觉的热泪盈眶。
在2018年世界杯期间,国内部分品牌选择“竞猜免单”的营销活动,在当时掀起了一阵不小的网络关注和用户参与,但如果把这种国内的营销方式原封不动的搬运到国外,显然并不符合情境,且在方式和立意上还可能造成当地用户的抵触心理。
海外做营销不同于国内,其中根本原因在于地域、文化以及语言层面上的差异,这也让一些普世化的价值观营销成为了品牌出海的首选,就如环保、多元、奋斗拼搏、尊重等高、大、泛的价值观“共识”。
环保、热爱话题只能不翻车,它是一种稳妥的营销方式,但不能是否能够真正抵达用户?用户端是否会产生审美疲劳?是否用户真的记住了品牌?
面对众多国际大牌界级赛事上的“内卷”,地域、文化差异之下,企业出海还需精细化创意,中国品牌可以选择更有本土性体育营销。
就比如在东南亚市场的宣传,可以选择东南亚足球锦标赛;在欧洲区域及国家,可以选择欧洲杯、欧冠以及足球俱乐部。亦或是深入当地受众实际需求,去做针对性的营销。
世界杯倒计时之际,同时也是中国品牌出海的窗口期,超级媒介的价值不是单纯的来做,而是作为品牌入口,在内容营销中塑造品牌角色,如何建立起全球品牌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用创意俘获用户。